“
圣彼得堡”的名字主要來自德文:“圣”是“神圣”,“彼得”是耶穌弟子名(也和彼得大帝名吻合),“堡”是“城市”,一戰爆發后將“堡”改成俄語的“格勒”,意思一樣,于是成了“彼得格勒”,十月革命后又改名為“列寧格勒”,蘇聯解體后恢復原名“
圣彼得堡”,真是風水輪流轉。這里以前還是一片沼澤,由多個島嶼組成,隨著城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以舒緩倒灌的海水,每天晚上,涅瓦河和主要運河上的橋梁打開,讓船只得以進出波羅的海,如果半夜沒有及時趕回家,那就只能在外面過夜了。
一、“白晝節”:
每年6月21日是圣彼得堡的“白晝節”。由于地處高緯度,
日照長達20個小時,晚上11點多鐘,陽光還照射到屋頂上。這種獨特的景象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蔚藍的涅瓦河水、淡綠色的恢宏的冬宮、彼得保羅要塞的金色尖頂、威風凜凜的“青銅騎士”依然明晰可見。
二、彼得保羅要塞
要塞坐落在市中心涅瓦河畔,是當時同
瑞典戰爭的前哨陣地,也是建設圣彼得堡的基礎,后來成了監獄,關押的犯人中有許多熟悉的名字:拉吉舍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高爾基等,甚至包括彼得大帝的親生兒子阿列克謝,列寧的哥哥也是在這里被害的。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圣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筑物。每天午時納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發射空爆彈報時。
三、冬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屹立在碧波蕩漾的涅瓦河邊,顯得那么氣度不凡。頂上裝飾的一座座造型奇巧的人物雕塑,給它的外觀賦予一種生動的氣韻。現在已成為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
法國盧浮宮、大英博物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齊名。金碧輝煌的內殿像一個迷宮,將參觀的人們帶入19世紀俄國沙皇豪華而奢靡的宮廷生活,歷代沙皇搜羅了大量藝術品,有油畫、雕塑、古玩,從古
埃及的壁畫,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從古典主義的大衛,到立體派的畢加索均歷歷在目。廣場上的
亞歷山大柱是戰勝拿破侖的標志,沒有采取任何加固措施,而僅靠自身的重力屹立在基座上。
四、夏宮及皇村
夏宮被譽為是“
俄羅斯的凡爾賽”,離市區29公里,分為宮殿、上花園、下花園。宮殿已成博物館,流光溢彩,被金光所籠罩,極盡奢華,這里有著名的“琥珀廳”?;▓@里筆直的林蔭大道,修剪整齊的灌木叢,幾十處噴泉,幾百座
大理石雕像,還有花圃、珍禽籠、豪華的人工石雕以及許多其它“奇想怪作”,把花園裝飾的美妙無比。千姿百態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還有幽靜、高大的森林,更使人流連忘返。附近是普希金城又稱皇村,這是一個既悠靜美麗,又頗富文學味的旅游勝地。普希金曾在這里陪讀學習了六年,王公貴族們早已成為糞土,沙皇、女皇也無法與其比肩,但《上尉的女兒》、《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名著依然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