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晨,游輪停靠在北德的港口,離
柏林有三小時車程的沃納姆得(Warnemunde)。這個沃納姆得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海濱度假小城,有點兒像格但斯克那邊的薩玻特。早就聽說
德國的高速公路不限速,這次是真正地見識了。只見兩旁的原野樹叢忽閃而過,相機中的北德風光頓時模糊一片,慘不忍睹。饒是如此,超車的還是不少,不曉得這些
德國人忙忙荒荒地催命急行趕什么。
到了柏林,開始暢游。作為大國首都,柏林的特點當然是大。其馬路,廣場,公園等都相當有氣派。東西柏林雖然重新統一,但卻貌合神離,離真正的統一還差得很遠。既然差得很遠,那我們這個柏林游從何游起呢?很簡單,就從原來分開的地方開始,也就是那遠近皆知的柏林墻。不過,先不去看那現存的柏林墻,而是要去看當時最有名的一段,也是德國人身上受創最深的那一段。那里,就是布蘭登堡門。
布蘭登堡門前的柏林墻早就沒有了。留下的,是地上的一條石砌的標志。上面用德文寫著,柏林墻,1961-1989。這條石砌的線條,從北到南,沿著以前的軍事分界線活生生地把柏林切成兩半,但沿著這條線,也衍生出好幾個新的景點,像查理檢查站, 柏林墻保留點等等。布蘭登堡門不遠的國會大廈是游客必到之地。國會大廈之有名是因為在這里曾發生過德國歷史上的最大丑聞之一,國會縱火案。國會大廈,完全經過重修,加了玻璃圓頂,很現代。只有底層和頂樓開放給大家參觀,值得稱贊。這個玻璃圓頂里有環行步道盤旋而上,走在這玻璃球里,真有點兒地球人的感覺。布蘭登堡門與波茨坦公園之間的猶太屠殺紀念碑也是游客常到的景點。這紀念碑修成由兩千多個實物大小的長方水泥墩組成,象征猶太人的墳墓。
德意志人,這些所謂亞利安純種血統的天之驕子,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先盛后衰,不但領土失去大半,還差點兒亡國亡種,如今還得小心翼翼地伺侯猶太人和土爾其人,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德國人的自尊心真是被壓制到了極點。在堂堂德皇佛瑞得里奇大街上,兩面高高的人像矗里在樓房中間,俯視著像下的來往人群。這是身著軍裝的斯拉夫人和昂格魯撒克遜人,日爾曼人的兩大死對頭。
有壓迫就有反抗,有阻擋就有突破。歷年來,沖破這所謂鐵幕(Iron curtain)而尋求自由的東德人還不少,他們有的是為了家庭團聚,有的是為了經濟壓力。成功的不少,但也有近兩百人付出了生命代價。統一后的德國人,為這些犧牲者樹立了十字架供人們憑吊,也常有人為他們獻上一束束的鮮花,一如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所詠:“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