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位于
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柳孜行政村,時代為隋至宋。柳孜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上的一個鎮。它因運河的開通而繁榮了五百年的時間,《隋書·煬帝紀》卷三載:“大業元年三月辛亥,發
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自板諸引河通于淮”。通濟渠從黃河至洪澤湖人淮,全長1300余里。它是隋朝開鑿的大運河的其中一段,黃河水過
開封后折向東南,經
河南境內的宋城、永城等進入
安徽的柳孜、國橋等城鎮,由洪澤湖入淮河,新開河道800多里。此河歷隋、唐、宋三代500余年,南宋時淤塞廢棄。通濟渠(唐宋時稱汴河)流經
淮北市灘溪縣境內40余公里,經考察得知,運河口寬約40米,底寬約15米,深7米,北堤寬40米,高出地面5米,南堤寬約20米,高出地面4米。河道廢棄后,河床高出地面2—3米,總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解放前,高出地表的南北堤中間河道,形成了槽子路,里邊跑車,堤外的人聽見卻看不到。近幾十年來,由于耕種和水土流失,逐漸將兩邊的河堤夷平,河道建成了
安徽泗縣到河南永城的省級公路。1999年配合泗永公路建設發掘9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唐宋時期我國南北方十幾個窯口的瓷器標本,發現唐代沉船8艘,發掘出土三艘。發現一座宋代石筑碼頭。以上幾項均為我國運河考古發掘中的“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