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04-27
山東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山東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龍山陶書”,發掘出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擁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這里還是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山東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對中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
山東省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山川風光秀麗,構成了獨特的旅游風景線。境內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旅游點約493處,古建筑、古遺址1.3萬多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9處。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構成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山東旅游獨特的風格。
山東旅游把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基本形成了濟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鄒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區;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一體的海濱風光旅游區;以濰坊市區為中心,以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俗旅游區;以淄博齊國故城、殉馬坑、蒲松齡故居為主體的齊文化旅游區;以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自然風貌為主體的東營黃河口旅游區;以水滸故事為主線;以梁山、陽古為重點的“水滸”旅游線。
氣候: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冬季刮偏北風,寒冷干燥;春季天氣多變,干早少雨多風沙;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年平均氣溫11℃-14℃,由南而北,自西向東遞減。 魯西南平均氣溫多在13℃以上,濟南、棗莊等地達14℃以上,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最低,多在12℃乃至11℃以下。一月份全省平均氣溫-1~-4℃,七月份全省平均氣溫24~27℃。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部是起伏和緩、谷寬坡緩的波狀丘陵,為魯東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為魯西北平原區。魯中南山地丘陵區位于沂沭大斷裂帶以西,黃河、小清河以南,京杭大運河以東,是全省地勢最高、山地面積最廣的地區。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魯、沂、蒙諸山構成全區的脊背。魯東丘陵區位于沭河、濰河谷地以東,三面環海。海拔700米以上的嶗山、昆崳山、艾山等少數山峰聳立在丘陵地之上。
山東城市美食魯菜,又叫山東菜。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制作精細享譽海內外。古書云:“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齊魯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的美好地域,為烹飪文化的發展、山東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齊植公的寵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稱的名廚;南兒朝時,高陽大守賈思勰在其著作《齊民要術》中,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烹飪術作了較系統的總結、記下了眾多名菜做法,反映當時魯菜發展的高超技藝;唐代,段文昌,山東臨淄人,穆宗時任宰相,精干飲食,并自編食經五十卷,成為歷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汀梁所作“北食”即魯菜的別稱,已具規模。明清兩代,已經自成菜系,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所及已達黃河流域、東北地帶,有著廣闊的飲食群眾基礎。
山東古為齊魯之邦,地處半島,三面環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海鮮水族、糧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蟲野味一應俱全,為烹飪提供了豐盛的物質條件。庖廚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調味,適應面廣。其中尤以“爆、炒、燒、塌”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稱:“滾油炮(爆)炒,加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瞬間完成,營養素保護好,食之清爽不膩;燒有紅燒、白燒,著名的“九轉大腸”是燒菜的代表;“塌”是山東獨有的烹調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調料腌漬入葉或夾入餡心,再沾粉或掛糊。兩面塌煎至金黃色。放入調料或清湯,以慢火(火靠)盡湯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鮮味。山東廣為流傳的鍋塌豆腐、鍋塌菠菜等,都是久為人們所樂道的傳統名菜。
¥1050起
¥1650起
¥1700起
¥1520起
¥11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