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中國國際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05-05
一行三人大概坐了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在一個廣場附近的停靠站下了車。走近一看,原來是武昌起義軍政府的舊址,位于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保存得十分完整,因建筑多為紅色樓房,又被稱為“紅樓”。聽說紅樓原為清政府于宣統元年所建的湖北省諮議局的大樓,于1908年籌建,兩年后完工,規模較大。大門和主樓上端匾額均為宋慶齡題寫,頗有歷史價值。舊址面對閱馬場,院門外正前方立有孫中山銅像,儀表莊嚴安詳,很多游客紛紛和偉人合影。
博物館免費向游客開放,我們在門口處領了門票后,就直奔紅樓。由于要趕時間,我們幾乎是一口氣把整個博物館逛了一遍。完了后,我們又徑直往前走,不一會兒就到了黃鶴樓站。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大門,上面寫著“黃鶴樓公園”。一時間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又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的這首名詩,讓每一個來過這里的游客都會為之敬仰。
黃鶴樓與山東的蓬萊閣、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四大名樓。黃鶴樓位于市區的蛇山,最早建于三國時代的東吳。歷代戰火使它毀了又重建,就這樣經歷了多次重建,使得它一個年代換一種面貌,讓人不禁為它的命運再次擔憂。如今的黃鶴樓高51.4米,有五層,壯觀雄偉,富麗堂皇,稱之為“天下江山第一樓”并不為過。
單從外面看它的輪廓當然不過癮了,我們買了80元一張的門票后就進入景區,先是幾行大字映入眼簾“天下江山第一樓”,果然很有氣勢,沿臺階而上,直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池塘和一座碑廳,上書“鵝池”二字,旁邊有一面石壁,上面用行草字體刻上崔顥的那首黃鶴樓詩句,字跡瀟灑、蒼勁有力。再上一層臺階,終于看見了黃鶴樓,高大雄偉,背面“極目楚天”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我們便馬不停蹄的爬上黃鶴樓,五樓不高,卻也感覺到有點急促,不過此情此景,大家都忘記得勞累。不遠處長江橫亙眼前,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對面龜山上的東湖電視塔高聳入云。漢江把漢陽、漢口分成兩塊,而此時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武昌,此時此刻“武漢三鎮”在我心里多了一份理解,我更加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賦予黃鶴樓那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了。
黃鶴樓的每一層都有必要進去看看。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五層、第二層和第三層。第五層最高,可以觀看武漢全貌。當年李白為送孟浩然去揚州時寫的那首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在壁畫上十分醒目,如今時代變了,長江上有大橋,江對岸還有繁華的武漢街市,和詩中的意境已有不少出入。第二層是介紹黃鶴樓的變遷。經歷1700多年的風風雨雨,歷朝歷代修建的風格各異的黃鶴樓訴說著人民的歷史,訴說著歷史的發展。第三層是介紹文人墨寶。歷代文人留下了千古佳作流芳百世。其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有張繼、黃庭堅、陳贄、岳飛等。他們在游黃鶴樓時留下了不朽的名賦名詩。
走進黃鶴樓,等于走進了歷史。然而心頭升起的卻是濃濃的滄桑感。我希望如今的黃鶴樓能經得住時代的變遷,永遠保存下來。
出了西大門,我們又回到黃鶴樓車站,搭401路公共汽車前往漢陽區的歸元寺。當我們買完票后,才發現錯了。歸元寺旁邊有一個奇石館,我們買的恰恰是奇石館的門票。本想去退票,卻被售票處的工作人員說:“買了票就像點了菜一樣,不能退了,”無奈,我們只得順道進去“走訪”這個館子。直到我們走進去后,才發現也不虛此行,武漢中華奇石館位于武漢市漢陽區,毗鄰歸元古剎,北倚古琴臺,西接墨水湖,風景秀麗,環境優雅,屬省級文明單位,是一個集奇石、各種種樣的化石、礦物晶體、盆景、根雕等觀賞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展館。我還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那么多化石!門票雖貴,不過物有所值!
從奇石館出來后,往左走50米就是漢陽區的歸元寺。歸元寺是清順治十五年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的,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寺院規模宏大,里面綠樹成蔭,泉清水綠,曲徑通幽,是“漢西一境”,每天進寺拜佛許愿還愿的人不少。我們在寺院內逛了一個多小時后,才結束今天的行程。
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家清真面館吃了碗面,我們三個又搭402路公交車前往武昌站。此時,從武昌開往西寧的火車很快就要發車了。來不及和路哥道別,我們便火速進站……
武漢之行就這樣匆匆的結束了。當我又踏上從武昌前往西寧的火車上時,心久久不能平靜,相識有太多的偶然,它總能讓我在回味人生每一次旅程的同時,多一分感動。